栏目分类
热点资讯
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百胜亚洲娱乐平台 > 新闻动态 > 许诸的儿子被钟会杀死,为什么没人求情?
许诸的儿子被钟会杀死,为什么没人求情?

发布日期:2025-04-15 12:28    点击次数:61

许诸是曹操身边威风凛凛的大将,曹操的贴身保镖,担任保护曹操之责。公元220年,曹操去世,许诸痛哭不已,后来曹丕称帝,念其忠心,遂升他为武卫将军,继续保护曹丕。后来许诸死后,他的儿子被封为关内侯,看似是件大好事,其实不然。

公元263年,许褚的儿子,担任钟会的开路前锋,谁料,在经过一座桥的时候,钟会的马蹄陷入坑中,钟会勃然大怒,下令斩首许仪。其实是一件小事儿,钟会都不顾及许褚的面子就把许仪给杀掉,而且还没有人求情,我认为是有以下几个个方面的原因:

许褚在时得罪的人太多,很多人坏恨在心,恨屋及乌没有人想去给许仪求情。许诸为人耿直,当初曹仁从荆州回来,想要拜见曹操,许褚就直接拒绝了曹仁。曹仁这样的宗族许褚都不放在眼里,那其他人也是一样了。而且人心难测,虽然许诸也提拔过很多的人,但是许诸已经去世,恩情显得也没那么重要。而且钟会是当时的大将,得罪大将也没有好下场,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出头给许仪求情。《三国演义毛宗岗批评本》记载许仪的描述也只有"武卫将军许褚之子,官致牙门将,承其父牟乡侯爵位。”没有太多的话语,可能许仪没有他的父亲那么厉害,比较中庸,也不懂得去处理人际关系,他的父亲也已经去世,而且曹魏家族已经被司马氏彻底架空,所以当钟会执意斩首许仪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想要去给他求情。

展开剩余63%

从钟会的角度去分析。钟会原本是许褚的手下将士,在《三国志·魏书·王贯丘诸葛邓钟传》中,曾提到:会问松王所能,松曰:“博学明识,无所不贯。”会乃绝宾客,精思十日,平旦入见,至鼓二乃出。出后,王独拊手叹息曰:“此真王佐材也!”从此句话中可以看出,钟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博学多识。在伐蜀打仗的时候,军队需要的其实更多的是一个有威严的将领而钟会年纪轻轻便可以当上大将,军中自然是很多不服气的人,所以钟会必须要立军威,必须要有个杀鸡儆猴的鸡,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三把火烧起来了,才能让众人信服,而许仪则成为了牺牲品。而且,伐蜀在当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儿,许仪的责任就是遇山开山,遇水搭桥,大将的马蹄陷入坑中,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吉利的事儿。钟会第一次带兵出征,就“马失前蹄”对军中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好的意头,对于士兵的士气和接下来的战况可能都会受影响,而且古代的人又是非常迷信的,大战在即,出师不利,非常的忌讳。所以,不管是为了鼓舞人心,整顿军况还是为了树立钟会个人的威信,许仪也都非死不可了。况且许仪本身就犯了一个错误,虽说罪不至死,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他犯的错误放在当时的情况下,就是致死的。而且钟会为人十分直接,其他将士又不傻,大家心里也都明白钟会的用意,如果最后没有伐蜀胜利,责任谁也担当不起,所以就算是想求情也得掂量掂量,钟会当时在气头上,求情也是火上浇油,所以没有人敢于冒险,也没有人愿意去冒险,毕竟枪打出头鸟,一不小心成为了下一个许仪。

政治方面。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将曹爽一党被杀净,架空了曹魏政权。此后王凌、毌丘俭、诸葛诞反对司马氏专权,起兵对抗,是为“淮南三叛”,不过三人皆被司马氏平定。在司马氏的控制下,门阀士族势力崛起,曹操启用的寒门老臣受到排挤打压,而且司马昭掌权以后,野心也非常大,居然杀了曹髦,所以曹魏被司马氏取代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了,而钟会则是司马昭身边的红人,许褚是曹操身边的重臣,许仪又是许褚的儿子,是曹魏的人,又不是门阀士族,也不是司马氏的人。钟会是司马昭身边的人,他作为大将,简直是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许仪杀了,这样既可以树立自己的军威,又可以向司马昭示好,正所谓是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就算是有人想为许仪求情,也是自讨苦吃,权衡利弊,没有人愿意去当这个出头鸟,没有人想去为许仪求情。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百胜亚洲娱乐平台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